止谤莫若自修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止:停止,平息;谤:指责。要阻止别人毁谤,最好的方法是修身。
出处《新唐书·魏谟传》:“谚曰:‘止寒莫若重裘,止谤莫若自修。’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,去一旦之玩好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ǐ bàng mò ruò zì xiū
注音ㄓˇ ㄅㄤˋ ㄇㄛˋ ㄖㄨㄛˋ ㄗˋ ㄒ一ㄡ
感情止谤莫若自修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止谤莫如自修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不折不扣(意思解释)
- 不辱使命(意思解释)
- 箪瓢屡空(意思解释)
- 弦外之响(意思解释)
- 正身明法(意思解释)
- 动荡不定(意思解释)
- 无时无刻(意思解释)
- 空费词说(意思解释)
- 流离颠沛(意思解释)
- 一干二净(意思解释)
- 止于至善(意思解释)
- 不卑不亢(意思解释)
- 结驷连骑(意思解释)
- 性急口快(意思解释)
- 见危致命(意思解释)
- 纷乱如麻(意思解释)
- 雨散风流(意思解释)
- 饱食暖衣(意思解释)
- 吉光片羽(意思解释)
- 孝子贤孙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结缨伏剑(意思解释)
- 家无儋石(意思解释)
- 度德量力(意思解释)
- 鲜血淋漓(意思解释)
- 无稽之谈(意思解释)
- 牛骥同槽(意思解释)
- 呼风唤雨(意思解释)
※ 止谤莫若自修的意思解释、止谤莫若自修是什么意思由福冠字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麻痹大意 | 麻痹:一种病态;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。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;失去警觉;粗心大意。 |
闳意妙指 | 见“闳意眇指”。 |
徘徊观望 | 徘徊:来回地行走。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。 |
痛痛快快 | 马上,毫不犹豫。尽情。 |
鸣锣开道 | 鸣锣:敲锣。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;前面差役敲锣;吆喝行人回避。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。 |
斗鸡走狗 | 斗:使相斗;走狗:唆使狗跑。做公鸡打架、使狗赛跑的游戏。指旧时纨绔子弟、游手好闲的人的无耻游戏。 |
穷年累世 | 形容时间长久。 |
畏缩不前 | 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 |
心灰意冷 | 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 |
主忧臣劳 | 忧:忧患。君主有了忧患,臣下就要为他效力。 |
心直口快 | 性情直爽;有话就说。直:直爽。 |
夫唱妇随 | 唱:原为“倡”;即倡议;提出某种意见。丈夫说什么;妻子也跟着说什么。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。形容夫妻和睦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以弱制强 | 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 |
化鸱为凤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变恶为善。鸱,猫头鹰,古人以为凶鸟。语本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仇览》:“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谓览曰:‘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少鹰鹯之志邪?’览曰:‘以为鹰鹯不若鸾凤。’” |
顾影弄姿 | 顾影:看着自己的身影;弄姿:做出各种姿态。对着自己的身影,做出各种姿态。形容卖弄身形,自我欣赏。 |
供不应求 |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。供:供应。 |
欺善怕恶 | 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 |
阳春白雪 | 阳春;白雪: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;后来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古往今来 | 从古代到现在。泛指很长一段时间。 |
闲情逸趣 | 同“闲情逸致”。 |
忙不择价 |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。 |
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雷大雨小 | 比喻说得多,做得少,声势很大,实效很小。 |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 | 铄金:熔化金属;积毁:积累的毁谤;销骨:熔化骨头。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,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。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。 |
欢聚一堂 |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。 |
天下为一 | 一:统一。指国家统一 |
有缘千里来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 | 缘:缘分。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,也会相聚在一起。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,也聚不到一块。 |